4月1日下午,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与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在崇实楼405会议室联合召开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新能源装备技术)建设结项验收推进会。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吉利梅、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贲礼进、副院长张新亮及项目组部分成员出席会议,系统总结项目建设成果,部署下一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深化路径。
张新亮围绕“对标、提质、增效”三大核心,从项目整体进展、阶段性成果及个别实施难点三方面展开汇报。他介绍,项目聚焦新能源装备技术领域,已完成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术交流、人才培养4类18项指标的建设任务,包括开发4门国际化双语课程,组建教授博士跨文化教学团队,牵头成立中南可再生能源产教联盟和新能源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此外,项目团队指导学生荣获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国际组金奖。
吉利梅结合《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数据汇总表》,对项目成果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深入解读。她提议,需进一步深化与海外院校的学分互认双轨制、拓展学生赴东南亚光伏电站、北欧风电基地等境外实训基地的学历提升通道,推动人才培养与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精准对接。
贲礼进表示,学院将以此次验收为新起点,持续完善“校企研”协同育人模式。未来计划联合“走出去”龙头企业,高质量建设“中国-南非郑和学院”,共建新能源装备技术海外实训中心,打造覆盖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教融合的全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输送“技术+管理+跨文化”复合型人才。
本次会议通过成果梳理,明确了结项验收材料的优化路径。项目组将围绕验收意见完善材料,力争以“优秀”等级通过省级验收,助推学校国际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教育交流中心 洪英/文 洪英/推荐 吉利梅/审核)